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高雄市立美術館《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

高雄市立美術館《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09-09-24 20:12   更新日期: 2009-09-24 20:13   天眼日報記者 向文娟 / 高雄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向文娟/高雄市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9月26日起即將於104、105展覽室隆重推出新展「《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展名「蒲伏靈境」描述的是來自山海的原住民藝術家藉由創作極力展現對自身文化傳統的回應,如同朝著文化母體匍匐前進,亦如生命力強韌的蒲草尋溯蔓生。

高美館已連續舉辦過兩年南島展,本次展覽特別由「藝術家個人」出發,共展出11位來自國內、國外的太平洋藝術家的38件經典作品,擁有10個不同的族別血統、相異的文化背景及人生故事的藝術家們,經由藝術體現自己在文化認同及藝術上的追尋歷程。本展作品包含雕塑、裝置、錄像、攝影、纖維藝術、油畫、版畫、壓克力畫等多元表現方式,其中部分參展藝術家如:撒古流.巴瓦瓦隆、魯碧.司瓦那、瓦歷斯.拉拜、尤瑪.達陸、維吉妮亞.金、葛列格.山繆更特別於展場進行多日的現地創作或實地裝置。

同時為八八風災災區、三地門鄉大社村遷村召集人的排灣族參展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品「心中的三座山」以高達七、八公尺的木柱雕刻與青銅雕塑組串出作品生命與心中的三座山-慾望、信仰、權力,希望引領觀眾省思生命構成、繁衍與流轉,並將以災區遷村紀錄片呈現對部落遷村議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來自阿美族的魯碧.司瓦那以解構漂流木樣貌的方式呈現作品「水的聲音」,如同冰塊、流水、蒸汽的循環現象,順著漂流木的姿態慢慢剖成面、線條、細微的點終至消失,她也以漂流木鋪陳出水滴、瀑布及海浪的水的樣貌。風災過後大量漂流木堆疊海岸線的景象震撼了魯碧.司瓦那,這次的作品則融合了她對於水的複雜心境與對漂流木的深厚感情。

擁有賽德克血統的瓦歷斯.拉拜作品「隱形計畫之低聲細雨的樹生群像」則運用數位影像的合成技術,將親人的肖像融入數位影像中,呈現賽德克神話中的「樹生」傳說;「隱形計畫之生活中的影子族系列」經由族人影像逐漸消逝、徒留影子的畫面,引起主流社會,對於弱勢族群文化的關注及維護。

來自泰雅象鼻部落的尤瑪.達陸表達了她對生命源頭與意義的詮釋,作品「生命之源」結合了泰雅編織與電腦科技,編織出各部落耆老寫實的面容與族人發源地大壩尖山;旋轉、飛舞的泰雅織布只經由一個「分裂」的織法便展現出多元展示的可能性,呼應了耆老們常說的道理「少就是多」。

來自紐西蘭的維吉妮亞.金(VirginiaKing)作品主張環保、反核、拯救海洋及母性關懷,現場用纖維等媒材進行製作、裝置的「中介空間(TheSpaceBetween)」表現了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溫柔守護之情;裝置及影像作品「糾纏的無限(TangledInfinities)」的珊瑚造型手工鏤刻版如同盤根錯節的樹,搭配循環播放的影像,為人類對海洋的無情掠奪提出警訊;「南方的鸚鵡螺(SouthernNautilus)」雖以冰冷的不鏽鋼做素材,螺狀雕塑上刻滿的文字卻傳達出對自然環境的真摯關心。

紐西蘭藉薩摩亞裔藝術家葛列格.山繆(GregSemu),由祖父母扶養長大,深受薩摩亞文化傳統的影響,並接受過薩摩亞刺青儀式,很早就開始思索自己的身分認同,並長期透過攝影作品為自己的文化發聲。作品「Triptic」以十年前在薩摩亞所拍攝的人物為基底,不斷重複這幾張熟悉的薩摩亞面孔,並現場使用不同技法創作、嘗試跳脫攝影模式的框架;「庫帕帕戰役(KupapaWars)」則是以舞台場景效果凸顯原住民反抗殖民者的歷史事實。

本展將於9月26日起至明年1月10日於高美館104、105展場展出。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