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新手媽媽的煩惱:媽媽手

新手媽媽的煩惱:媽媽手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0-11-20 22:49   更新日期: 2020-11-22 09:19   記者 張起床 / 雲林縣 報導  

【記者張起床/雲林縣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1120日復健科徐麟傑醫師在記者會中談主題:新手媽媽的煩惱:媽媽手,他舉一位新手媽媽大拇指和手腕疼痛持續1個多月,抓握東西時還會有刺痛感,抱小孩時會更不舒服,讓她十分的困擾。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徐麟傑醫師表示,經詢問病史和理學、影像檢查發現,原來這位新手媽媽是罹患了俗稱的媽媽手。經過安排熱療和電療之後,症狀改善許多,可以再開心輕鬆抱起她的小寶貝了!

媽媽手的醫學名稱為「狄奎凡氏肌腱病變」,主要是因為腕部關節的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兩條肌腱病變而產生大拇指側手腕疼痛,並且合併有腫脹感及壓痛感,有時疼痛還會延伸到大拇指或前臂。

徐麟傑醫師表示,媽媽手的病因主要推測係工作上或反覆的活動,造成大拇指長期維持伸展或外展姿勢,或是賀爾蒙變化產生的影響,最常見於30-50歲的族群。新手媽媽屬於高危險群,因為需要常常抱新生兒,進而造成反覆性的手部動作,最終導致肌腱病變的產生,易發生在生產後4-6週。

徐麟傑醫師指出,過去的研究顯示,就算沒有接受治療,媽媽手平均約1年後症狀也會自行緩解;因此,治療目標主要在減輕症狀和減少功能障礙。

媽媽手的治療主要分為保守性治療、注射治療及手術治療3大類:

一、保守性治療:

(1)手部副木:主要以塑膠板固定患側手部,可限制反覆性的手部動作,避免疼痛加劇。

(2)非類固醇性消炎藥可減輕疼痛症狀,依不同疼痛嚴重度,會建議使用2~4週。

(3)復健治療主要為儀器或職能治療。儀器治療有熱療、電療,或低能量雷射治療。職能治療則在提供病人動作調整衛教以減少症狀,或是指導病人進行手部運動。

二、類固醇注射治療:屬微侵入性治療,主要在幫助剛開始就有嚴重症狀或接受2-6週保守治療後仍有症狀之病人有效控制疼痛。

三、手術治療:若前述2種治療皆效果有限,應考慮進行手術,術後需固定手腕完全不動一段時間。

徐麟傑醫師提醒指出,若有手腕關節的疼痛,應即早就醫找出病因,如媽媽手,有機會可以保守治療來改善疼痛症狀及病情,讓手腕再次恢復功能!本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徐麟傑醫師現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成大醫院復健科總醫師專長神經復健、肌肉骨骼關節復健等。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