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關懷憂鬱症朋友,中醫西醫作伙來

關懷憂鬱症朋友,中醫西醫作伙來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09-10-27 21:29   更新日期: 2009-10-27 21:31   天眼日報記者 陳俊明 / 台南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陳俊明/台南市報導】

關懷憂鬱症朋友,中醫西醫作伙來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癌症、愛滋病並列21世紀三大疾病,衛生署估計全國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終身盛行率5?10%,以此推估台灣至少有百萬人曾經、未來或正為憂鬱症所苦。台南市總人口數約77萬人,預估罹患憂鬱症的人數約為23000-40000人,而老人憂鬱症的盛行率更高達12.9%到21.7%,尤其是城市裡女性老人鬱卒的情形更嚴重,而台灣老人輕度憂鬱盛行率,則名列世界前幾名。且憂鬱症與自殺有很大的關聯性。國內研究,自殺企圖者56.1%曾有精神病史,而憂鬱症及躁鬱症為最主要診斷,且憂鬱症患者有15%會死於自殺。憂鬱症高盛行率,但低就診率,約七成以上有憂鬱傾向的民眾,並未尋求醫療協助,缺乏精神健康知識以及對於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恥辱感受,是拒絕就醫順從性的迷失,需要教育民眾,減少對憂鬱症的污名化。

根據國內的調查發現,在自殺死亡7天內曾就醫者(門診或住院)佔58.4%,14天內曾經就醫者佔66.1%,30天內曾經就醫者更高達78.5%,且45%自殺死亡者曾清楚向家人或親友表達自殺意圖。因此,台南市衛生局瞭解基層診所醫師於社區中的重要性,憂鬱症患者常以諸多身體症狀求診於非精神科之醫師,反而是到基層醫療或非精神科門診求治(如:家醫科、內科、神經內科等);而老年人的身體病痛多、失落也多,如:喪偶、獨居、重病…,常因伴隨身體重大疾病,容易被忽略,越是年紀大、身體疾病多、支持系統差者,憂鬱程度越高。老年人的憂鬱常以各種身體不舒服的抱怨來表現,像口乾、無胃口、便秘、失眠、早醒、力不從心、苦悶、空虛、悲觀、自責、無助感、無價值感、消極、呆坐,甚至想自殺….。而老人家因憂鬱症就醫比例低,常被誤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因而常尋求的是家醫科、神經科或中醫等非精神科醫師,經常會以助眠劑或抗焦慮劑來協助有身心疾病的老人。根據本市資料顯示,98年1-9月自殺死亡人數為102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為20人(佔19.6%),意即5位自殺死亡者當中就有1位是老人。

因此,提升基層醫師的憂鬱症專業知能及推行「憂鬱症共同照護網」是刻不容緩的事,「憂鬱症共同照護網」的設置精神,是希望基層醫師能有辨識、診斷並處理憂鬱症的能力,同時對治療效果不好、過為嚴重,或有自殺危險的患者能夠適當轉介當地的精神科醫師,形成一個完整的照護網路。衛生局於今年7月開辦憂鬱症共同照護網課程訓練共16小時,並於98年10月19日及10月23日分別對本市基層西醫診所醫師及中醫診所醫師,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課程,『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除讓基層醫師們瞭解臺灣與臺南市的自殺防治現況,並推廣於看診時遇情緒困擾、鬱卒的民眾,能以「簡式健康量表」為篩檢工具(共五題):感覺緊張不安;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附加題為「自殺的想法」等,藉此辨識出自殺高危險群個案,儘早協助治療及轉介等服務,而傳統中醫重視人體的身心平衡,利用「望、聞、問、切」診療,懂得辨認自殺高風險指標,並對自殺高危險群做適當回應,達到『厝邊就醫,在地關懷』的精神。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