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張麗善縣長出席Talent,InTaiwan人才永續行動聯盟 以「打破偏見,建構多元城市」為題分享雲林經驗

張麗善縣長出席Talent,InTaiwan人才永續行動聯盟 以「打破偏見,建構多元城市」為題分享雲林經驗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4-03-27 18:22   更新日期: 2024-03-27 18:22   記者 張起床 / 雲林縣 報導  

【記者張起床/雲林縣報導】

天下學習2024Talent,InTaiwan人才永續行動聯盟】-多元x平等x共融DEI管理實戰論壇27日於政大公企中心2F國際會議廳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受邀出席並以「打破偏見,建構多元城市」為題,偕同雲林青農微醺農場創辦人黃衍勳、「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創辦人吳佩儒交流探討農業大縣雲林,面對極端氣候對農業衝擊、農業缺工高齡化等諸多問題,透過培育及善用人才,建構多元、平等、共融環境,以面對各項挑戰,找出最有利的解方。

張麗善縣長表示,「沒有人才,就沒有永續的企業與國家」,2018年起,我們在「雲林上場」的核心概念與目標之下,無論是在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社會福利、財政改善、觀光旅遊等方面,在在展現了農業縣特有的施政成果,尤其在多元人才的培育上,更是不遺餘力。例如:我們利用斗南舊台汽車站成立「青銀共生基地」,成為全台首座中高齡人力發展與退休準備基地,並且培育多位樂農師、樂咖師。爲銜接過去四年施政,及擘劃2030雲林願景,我們特別跳脫任期框架思維,用未來的四年拚八年,以「智慧經濟」、「低碳永續」、「安全健康」、「共融發展」四大施政核心價值,內含30個策略目標,以實現「幸福雲林,永續上場」願景,種種努力不僅是城市治理,同時也是希望人才永續。

雲林是台灣最大的生產基地,但由於少子化及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日益嚴重,已提前邁入超高齡社會。從人口結構來看,面臨「生不如死」狀況,全縣每年減少3,5004,000人,旅外人口約有200萬人,縣內人口僅約66萬人,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下,致力於農業轉型以及改善縣內投資環境刻不容緩,希望透過結合各方資源,協助在地企業發展,增加就業與創業機會,進而讓年輕人回流、敢生。

而氣候變遷造成均溫上升及極端氣候,讓農業生產環境遭遇更加嚴峻的問題。如何讓「年輕人願意回來雲林落地生根」,並以「永續思維」打造新的產業動能,更是首要任務。為此,雲林縣早於108年即率全國之先成立「雲林縣政府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邀集虎科大、雲科大、中正大學等大專院校,協助鄉(鎮、市)公所及地方企業推動地方創生。目前已有15案通過,全國第一,中央累積超過9億元補助。另外,縣府已連續幾年辦理地方型SBIR計畫,讓企業提出創意研發構想,進而甄選出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性的計畫予以補助開發,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及產品附加價值。以上的種種都是我們在為雲林打下適合年輕人回鄉留鄉、適合企業深耕的基礎。

張麗善縣長指出,今日一同與會微醺農場負責人黃衍勳就是水林鄉地方創生的典範。在小黃瓜栽種方面,不僅使用離地式介質栽培技術種植出清脆鮮甜的小黃瓜,並導入自動化養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溫室設施等技術,現今雲林縣推行智慧農業,除透過智慧科技做全面的控制之外,也能夠使所有農民種植更加簡化、更加輕鬆,再加上結合多個行銷通路,讓所有農民維持穩定收益,這個就是目前智慧農業升值加給最重要的目標。而「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創辦人吳佩儒,原本是個插畫家,6年前毅然決然跟著老公回到雲林西螺,種菜當農婦,也意外把熱血和創意帶進了農村。她說拍猛農農民曆,並不是要和消防員PK,只是想讓大家看見,農村蘊藏著無限的希望和可能性。從社群行銷打開通路,到縮短農田與餐桌的距離,開啟小農們的逆襲之路。感謝衍勳與佩儒今日ㄧ同與談,他們兩位是雲林青農們的典範楷模,不論是在智慧生產或創意行銷,在在翻轉農業的刻板印象,展現農業無限可能。

張麗善縣長更期許雲林不只是農業大縣,更要邁向「農工商科技城」,上任後積極加速設置產業園區,目前全縣共規劃了9大產業園區,為農業加值、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並以下世代高科技產業垂直整合的方向在做整體規劃,建構一個讓高科技產業未來230年都能夠放心在這裡深耕茁壯的基地,讓更多青壯世代都能在雲林落地深耕,感受雲林幸福宜居的生活氛圍。

然,農業還是雲林縣的根本,「永續雲林即是永續台灣」,作為台灣糧倉的雲林,從農業的角度來推動智慧及低碳轉型、人才培力,只要雲林做得更好,台灣就能更好。雲林縣打造優質農特產品牌「雲林良品」,以雲林農業價值為核心,結合農業推廣、觀光與藝術;結合地方創生、創業歸故里及SBIR等各方資源,運用智慧科技來翻轉農業,包括古坑咖啡的六級化發展、口湖台灣鯛的零碳智能養殖業等等。

最後張麗善縣長再強調,除了縣長這個身分外,她也是孩子的母親,整個雲林縣在成長進步的模樣,就如同看著孩子漸漸從爬行到站立,再到會跑、會跳。任期內她會持續為雲林打好基礎,相信到了2030年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前來投資,雲林子弟不需再離鄉背井、出外尋找工作機會了。更重要的是,全臺灣的優秀人才也都會前進雲林,尋找合適的就業與創業機會。

·SDGs11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