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屏東縣陳福蔭書法紀念展

屏東縣陳福蔭書法紀念展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0-01-07 20:10   更新日期: 2010-01-07 20:13   天眼日報記者 高春霖 / 屏東縣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高春霖/屏東縣報導】

屏東縣陳福蔭書法紀念展

辭世將屆一週年,為感念前輩藝術家陳福蔭對本縣的書法教育貢獻,文化處自1月6日起至1月31日於一樓展出「陳福蔭書法紀念展」,展出他的186件傑出書法作品,請民眾前來參觀賞析。

文化處長徐芬春表示,本次特別邀請陳福蔭老師的得意門生陳俊光來策展,陳俊光的碩士論文亦是寫他的恩師陳福蔭,這裏的書法展覽中,包含第一件及最後一件作品,每件書法都有故事。展場最小的一幅字,是9*13的「杜甫詩」,最大的一幅字是用馬毛寫成的「氣吐山河」。

值得一提的是陳福蔭用雞毫筆寫字。陳福蔭的第一枝雞毫筆,是其父親於民國38年(1949)從故鄉攜來台灣,因為雞毫散如絨球,起初不敢用,值到六十歲後才開始以雞毫筆寫書法,試用後反而顯示出獨特的書法風貌,該雞毫筆為祖父伯銘公遺物(清朝首屆國產律師)。

自陳福蔭服務於台糖公司屏東總廠之初期書法開始,他寫的第一件書法作品「臨王羲之蘭亭序」扇面,生澀帶有拙趣,在屏東總廠任職至副總廠長任內屆齡退休前,意氣風發時所寫的「臨黃山谷幽蘭賦」,這時已經開始用雞毫筆創作。

退休之後,正式開始授徒,他改蘇東坡之「定風波」詞作〈也有風雨也有情」表達一生寫照;「名碑斑駁存古趣?老妻風韻勝當年」對聯是樂在生活之作,因思念故鄉而作「拾遺巢」,還有語帶玄機的「趙氏女」,都是中期之書法作品。

作品「拾遺巢」是陳福蔭於民國68年時,於屏東自宅附近拾獲一個鳥巢,心有所感,以朱墨寫下「拾遺巢」,表達他心中對故鄉的感念,所謂「真不如草,草不如稿」;「趙氏女」則是他為購得一景泰藍女娃的過程。

晚年他以一年的時間臨摹百本碑帖,書法風格臻於精熟的晚年作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氣勢磅礡的大字榜書,上述許多作品是都是用雞毫筆所寫成。

最後一件作品「知足常樂」,仍維持一貫的蒼茫書風,唯僅存其形,頗有力有未迨之感。令人感佩的是,在即將走到生命盡頭之前夕前,仍盡全力寫成完整作品的精神,該件作品完成於前年11月。李俊光解釋,由於陳福蔭寫著寫著睡著了,所以常字多了一點;又他在題「年」時又睡著了,所以在幾「年」又多了個「年」。

文化處特別一樓各展覽室提供各類關於陳福蔭書法作品展示,作品於第一展覽室展出影音播放,將其生平及作品剪輯成影音,運用動態及音效形式,呈現陳老師其人與其藝:一樓畫廊為主展覽室,展出他早期、中期、晚期等三個時期之代表性作品;第二展覽室則提供由邀集個人珍藏者邀集陳老師散於各處的墨寶,民眾可透過展出之作品,感受真實呈現師生相處之情誼。

陳福蔭畢生投入書法,晚年全心教授書法嘉惠士林,帶領著學生從入門到逐漸成長,從懵懵懂懂到樂在其中,無私無倦的培植後學,不僅是書法家、也是教育家、更是文化界的巨擘,是屏東縣文化藝術傳播者之典範。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