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讀者投書 > 歷史之鏡 觀照未來

歷史之鏡 觀照未來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1)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0-09-07 00:33   更新日期: 2010-09-07 00:54   讀者 舒非 / 台北市 投書  

【讀者舒非/台北市投書】

看到雜誌登載「財政部下重手,台商補稅潮來了」的文章,不用說,一定會引起許多的波瀾。筆者想起98年11月6日財政部委託東吳大學舉辦「稅務行政救濟研討會」,部長李述德先生致詞時表示,課稅要達到「人民繳稅心甘情願、政府課稅心安理得」部長言猶在耳,只是不知財部此舉真的「心安理得」,能讓台商都「心甘情願」的繳稅嗎?

這則報導也讓筆者想起一個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因為學生冉求很有政治能力,所以推薦魯國宰相季康子,冉求也展現了政治才華,頗受季康子器重,可是,沒想到冉求卻擬訂了一份改丘賦為田賦的計畫,將田地和財產分開課稅,這樣一來,百姓的負擔增加一倍,怨聲四起。這事被孔老師知道了,大為震怒,把冉求痛罵一頓,還告訴其他學生,冉求不是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只能助善為賢,不能助紂為虐。其他學生因為畢竟冉求也是老師的得意弟子,紛紛為冉求求情,於是孔子才告訴學生一件往事,就是傳頌千古的「苛政猛於虎」的故事。

因為冉求增加賦稅,孔子就不認他是學生,可惜孔子離我們太久遠了,再也沒有人向我們說「苛政猛於虎」的故事。曾經,筆者被李部長這句「人民繳稅心甘情願、政府課稅心安理得」話感動,只是財部最近的舉措,在在與此言背道而馳,難道這都是部長的理想,對屬下卻沒有拘束力嗎?還是部長上任一久,也融入了稅務違反人權的大染缸中。或許有人會說公務員一切依法行政,但依筆者多年的經驗,有時同樣的規定,經過不同人的解讀,常常產生不同的結果,而依錯法是否就造成許多的冤案呢?

清末名著「老殘遊記」的有一回是敘述「清官玉賢」的故事,老殘於旅遊途中風聞曹州府玉賢整治偷盜罪案,聲名遠播,衙門前的刑具「站籠」總是客滿,實地走訪了解民情後,才知道玉賢「路不拾遺」的政聲是建立在對無辜人民的殘酷屠殺上。

有一件冤獄是于家屯的主人因強盜案報官,遭玉賢追捕結案後,強盜頭子為了報復,刻意栽贓于家,於是高調搶劫府城,到于家屯就隱身,並將贓物藏於于家,而玉賢搜捕時人贓俱獲,立即將于氏父子三人逮捕關進站籠,于家次媳吳氏用盡各種方法救人不成,在站籠前殉節,但玉賢留知後一番言語卻令人心寒:「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的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斬草要除根,就是這個道理。」可見他也知于家未必真與強盜勾結,但更不願自己的仕途留下污點,於是于家父子最終冤死站籠。曾有人為于家求情,玉賢卻說求情者一定是得賄,堵了眾人之口。

清官玉賢破獲盜匪案頗有政績,但事實上卻是造成了不少冤案,「老殘遊記」一書揭露清末官場內幕,所謂的清官,其實就是酷吏,表面上看起來清廉不貪,事實上卻武斷固執,罔顧人命。文中于家不是不想往上告,但是明知「官官相護」的結果,最終還是白忙一場。劉鶚文中玉賢實有影射,透過鄉民之口,將一件冤案刻畫生動,也表達了人民敢怒不敢言最直接沉痛的控訴。

筆者提醒這個故事,只是想表達政府官員常以「依法行政」當成擋箭牌,為自己的作為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但如果這個行政處分只是公務員自己的解讀,或是引用不合理的規定,執行起來根本對人民有害,那與酷吏何異。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雖然古人離我們久遠了,但是許多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流傳下來,讓現代人可以鑑往知來。

機關首長的理念有益於民者,不應只淪為口號,才不會讓人民極度的失望。國立中興大學的教授李惠宗的「法治與人權」這篇文章說得好,他說:法洽國家所行使的權力仍人民託付予國家機關之任務。……近代民主國家係以不信任國家權力作為出發點,蓋從人類的歷史經驗來看,未受拘束及制衡的國家權力,必然濫權。……國家權力擁有者應致力於其本身組織及程序的合法性與權力運作的正當性,致力於保護人民的權利,才符合現代法治國家的真義。以史為鏡,我們期待即將邁入百年的中華民國,能夠真正做到是維護人民權益的「民」國。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