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府會新聞 > 雲林縣蘇縣長VS社造者-談論社區永續發展暨農業首都願景

雲林縣蘇縣長VS社造者-談論社區永續發展暨農業首都願景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0-12-07 20:45   更新日期: 2010-12-07 20:47   天眼日報記者 吳達人 / 雲林縣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吳達人/雲林縣報導】

雲林縣蘇縣長VS社造者-談論社區永續發展暨農業首都願景

雲林縣長蘇治芬於日前參觀嘉義縣板頭厝舊河道,並邀請北、南港兩地文史、生態、社造工作者,針對社區發展如何將生態、環保、產業、就業整合一體,彼此交換、聽取經驗與心得。

頂菜園休閒農莊陳明惠表示,社區不能只靠政府的資金或志工的參與,因為不管政府資金或志工都不足以讓社區永續經營發展,也不能創造長期就業機會,社造必須結合生態、人文、環保、產業為一體,才能永續經營。目前的社造只注重在環境綠美化及硬體建設,卻無法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結合欠缺經營管理,無法創造社區的附加價值及就業機會,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政府就必須再投入資金建設社區,這對社區的發展與政府金錢而言,都是一種浪費且效率不彰。「農村再生計畫」事實上也是另一種「社區營造」形式,如果不改變社造觀念,所收的效果將是很有限,根本談不上永續發展與農村再生目標。

蘇縣長對於如何將產業與社造結合,創造就業機會特別有興趣,陳明惠表示產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侷限於農業,例如頂茶園本身是以休閒農園用復古方式重現農村景致,再結合剪黏,交趾陶文化藝術,同時利用本身當地「台糖五分車」鐵道特色,塑造「精彩一條街」旅遊行程,這些景點不管是當地原有的或人為營造的,都必須具有其他社區沒有的特色,否則人家為什麼要到你的社區旅遊呢?目前我們一個月約有一萬人遊客,所帶來的社造價值,就足以創造就業機會及讓我們永續經營下去,而政府只需投入部分資金,建設完成後,後續的經營管理就全讓我們接手,這才是社區永續經營方式。

而榮獲雲林縣社區營造PK比賽第一名的西鎮社區規畫者,也是北港人的洪明昌先生表示生態綠美化也是一種產業,運用得當,也能創造利潤,洪明昌提出「生態流水養殖」構想,並已向內政部提出,專利申請,待公告通過,將以無償使用方式,提供社造者結合生態環保,形成「生態產業」。

所謂「生態流水養殖」是以田中溝渠或池塘溼地為產地,生產大閘蟹,由大閘蟹支持整個生態體系,以廉價的金寶螺、田螺作為飼料,而大閘蟹的排泄物則由鋪設水塘的「水禾草」負起淨化功能,「水禾草」除具有淨化作用同時具有保暖遮陽綠美化等多項功能。

「生態流水養殖」是以「全面生態」觀念取代「單一生態」為出發點,其實許多不同的「生態體系」都可以是一種產業,台灣農村幾乎已完全破壞原來的生態體系,因此如果以人為方式營造「生態產業」就必須具有「全面性生態」觀念,單一的生態營造,很容易失敗,不但不能創造利潤,也不能達到社區綠美化效果,簡單說綠美化不等於生態產業,而生態產業卻可以結合社造,並帶來社區的生產價值。

一般「生態流水養殖」成本低,時間短、利潤高,「水禾草」的鋪設一個月就可以在水塘生長完成,目前在北港的府番里,溝皂里都已完成生產性的階段。

蘇縣長對此表示極大興趣,當下連絡城鄉發展處副處長,連絡相關局處,另安排時間實地參觀作業,以做為社區營、造永續經營發展為「農業首都」要務,並邀請陳明惠先生至縣府授課,講解社區永續發展的心得與經驗。

另陳明惠也表是社造者也必須是營利者,因為有利可圖,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點子,同時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社區反對聲音,創造雙贏局面,所以社造者把社區營造當成是一項事業及使命時,自然就不會有半途而廢及後續管理不繼的問題。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