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屏縣舊垃圾場變生質能源作物試驗區

屏縣舊垃圾場變生質能源作物試驗區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2-10-16 23:12   更新日期: 2012-10-16 23:14   天眼日報記者 蔡秀芬 / 屏東縣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蔡秀芬/屏東縣報導】

高屏溪左岸舊鐵橋上游曾經是廢棄的舊垃圾場,最近變身為生質能源作物栽植試驗區,屏東縣政府與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合作,展開為期三年試驗計畫,不僅希望作為示範教育,更對日後台灣是否能夠推廣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具有關鍵性指標意義。

這座佔地12公頃的生質能源作物栽植試驗區,16日啟動計畫,由曹啟鴻縣長、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晴賢、前桃園縣長許應深等人共同揭牌啟用;原本荒蕪一片的舊垃圾場,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自9月中旬進駐整地,現已開墾4公頃種植箆麻,是國內第一座以生質柴油能源作物為主的試驗區。此外,試驗區雇用了10多位在地居民及原住民,也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曾晴賢指出,三年前八八風災時,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是第一個帶領4百多位清華大學師生到屏東縣協助救災工作的學術單位。近年基金會推動植樹認養計畫,但種植是百年大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植樹環保又能照顧弱勢族群呢?於是想到了生質能源作物。以往台灣曾做過不少類似計畫,但是大多結論都是不具經濟效益無疾而終,所以他們也希望藉由試驗區建立生質能源作物的栽培技術、成本分析、後端通路等,釐清外界對生質能源作物的疑慮。

向來力挺生態環保的曹啟鴻縣長對這項計畫大為支持,他說,這塊舊垃圾場位在河川地,10多年前陸續移除垃圾後,他一直想這麼好的地能種些什麼作物,正好曾晴賢提出生質能源作物栽植試驗計畫,「好像天使派來的好消息」。他並舉一位印度詩人的詩說「土地被人踐踏,卻報以鮮花麵包」,現在曾經被污染的土地能轉化為不同的用途,真的太棒了!

隨後曹縣長等人並在試驗區種下箆麻苗栽,期許箆麻好好生長,讓計畫順利推動。

這項計畫執行長鄧惠瑜博士指出,生質能源作物分為二種,一是可提煉生質酒精的作物,例如玉米、甘蔗等,另一種為生質柴油作物,箆麻即為其中之一,目前國內種植生質酒精作物較多,生質柴油較少,這座試驗區可提供國內栽植生質柴油能源作物參考,而且箆麻不只可提煉油脂,還可做為高級化工原料,用途廣泛。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