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府會新聞 > 2012臺灣原住民族暨大陸少數民族學術交流研討會-

2012臺灣原住民族暨大陸少數民族學術交流研討會-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2-12-26 11:00   更新日期: 2012-12-27 02:01   天眼日報記者 周碧梅 / 台北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周碧梅/台北市報導】

「2012臺灣原住民族暨大陸少數民族學術交流研討會」

於屏東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隆重展開

「2012臺灣原住民族暨大陸少數民族學術交流研討會」係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國立嘉義大學辦理,並在12月26、27日(星期二、三)於屏東縣瑪家鄉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隆重展開。此次研討會的目的不僅是分享兩岸民族教育發展經驗及建立溝通交流平台外,更是瞭解兩岸民族教育基本現況及其政策演進之異同,除作為日後推動相關政策之參考依據外,也共同分享災後之民族教育、心靈與文化重建過程,其意義相當深遠。

目前臺灣法定之原住民族有14族群,人口數約有52萬3千餘人,約佔全臺人口數的2.25%,有關教育及經濟議題,仍是目前臺灣原住民族中較弱且亟需關注之重大議題。近年來,由於原住民族基本法與原住民族教育法的公布施行,在政府以及教育界、學術界和民間的長期合作與努力下,以多元文化精神為內涵,尊重原住民之主體性、立場與需求的教育政策格外受到重視,特別是教育優先區、本土語言課程開設、原住民重點學校、升學優惠及優待措施、原住民族教育資源教室及資源中心、高中原住民藝能班、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及語言文化教室、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住民青少年學生文化成長班等等,均受到重視。最終目的是希望原住民族的教育權利能獲得保障,教育環境、資源與品質能更獲得具體改善;然而目前現況原住民教育面臨種種複雜的環境變遷、族群、文化、經濟、資訊、師資素質、城鄉及地域差異,發現仍有許多力有未逮之處。尤其,近年來天災頻繁,原鄉部落亦多位處偏遠且地質脆弱區域,災害頻傳易造成部落安全的重大衝擊,必須面臨「就地重建」或「離鄉窘境」的居地遷移,以致於在教育、心靈、生活、文化等重建,以及傳統文化的延續上,面臨許多挑戰及迫切解決之事務,使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的問題更為複雜,亟需投入更多的關注,尤其在人力、物力與時間,甚至在經費之挹注。

然在中國大陸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其所認定的少數民族共計55 個,人口數約一億一千三百八十萬餘人,約佔全部人口數的8.49%。中國大陸推動少數民族教育的模式雖與臺灣不盡相同,例如民族教育的法規與學制訂定、升學優待措施、師資培育方式、雙語教學、少數民族學院制度、預科先修班制度等等,頗值得借鏡參考與學習。臺灣與中國大陸在推動少數民族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也十分相似,值得針對兩岸的民族教育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比較。希望藉由海峽兩岸民族教育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的機會,建立溝通平台,進行學術與經驗的交流分享,以建立兩岸在民族教育之研究及工作成果的機制平台,彼此更能相互瞭解,進而尊重多元文化之差異。

臺灣於2009年遭逢莫拉克風災並造成水患,臺灣東部及中南部原住民族地區遭到前所未有之嚴重破壞,損失難以估計;而2008年中國大陸四川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對大陸四川、甘肅、陜西等少數民族地區亦帶來嚴重的摧殘與傷害。這兩起重大天然災害,均對當地少數民族的生計、教育、文化傳承、生態等均帶來重大衝擊,衍生出災後心靈與物質重建、文化傳承輔導等迫切之需求且亟待重生之種種問題。因此,藉由此次的兩岸研討會,共同探討兩岸民族地區在自然災變發生後之教育、心靈與文化重建等相關議題,以提供海峽兩岸臺灣原住民族暨大陸少數民族擘畫族群未來之發展及永續族群命脈的重要參考。

本次研討會經邀集大陸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此後若能依循此模式,建立常態性的年度研討會,隨著每年兩岸的民族議題而設定不同主題或會議地點,每年定期輪流舉辦,相信對於兩岸的民族教育政策、文化傳承及相關學者專家間相互能更加瞭解與學習外,更能鼓舞彼此,激勵人心,讓民族議題在二岸之間,建立一個對話交流的學術平台。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