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莒光園地 > 試論募兵制與國防安全

試論募兵制與國防安全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3-03-29 22:32   更新日期: 2013-03-30 14:11   現役軍人 籃棣彥 / 花蓮縣 撰稿  

【現役軍人籃棣彥/花蓮縣撰稿】

近年來,我國國軍逐步裁減編制員額,希望以火力代替人力,建立規模小而戰鬥力強的國防武力,以取代編制大、兵力多但武器貧弱的舊式部隊。此舉不但使我國役男兵源過剩,且由於國軍陸續汰換落伍武器,先進的武器操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現行的義務役官兵往往開始熟稔操作就即將退伍,造成我國軍隊永遠處在訓練中而不是訓練好的狀態,無法成為真正具威嚇實力的勁旅。因此,從徵兵制過渡為募兵制勢必成為時代的趨勢。

相較於徵兵制,募兵制大致有以下的優點:

一、可建立專精的職業武力:募兵制所建立的職業軍人,具有較長的服役年限,而且現代的戰爭是科技戰爭,需要極長期與昂貴的專業訓練,方能最有效的操縱武器。募兵制可使得每位軍人一經訓練,服役甚久,不似義務兵,一旦訓練完成,即面臨退伍,國家無法經常保有一支已完成訓練的專精武力。

二、可節省許多人力資源:徵兵制為求公平,會使及齡役男皆入伍,造成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相反的,募兵制國家只召集需用之兵,且能提供最完善的訓練與裝備,戰力不減,至於其他的役男可投入社會生產行列,給國家聚集更多的財力。

三、可促使軍隊挑選最滿意的人才:現行徵兵制始得軍隊對於役男「來者不拒」,兵源素質不一,使各部隊耗費甚大精力在訓練之上。改成募兵後,即可挑選所適才適用之兵,避免訓練資源的浪費。

美軍現在施行募兵制,亦為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強大的軍隊,故探討美國的募兵制有助於了解募兵制對國防安全的影響。從美國的歷史經驗來看,徵兵制多半行於戰爭時期,而募兵制則是因應平時需要,美國歷史上往往只有在國家安全面臨重大威脅時才會進行大規模徵兵,如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及越戰期間。1960年代晚期,由於反越戰浪潮不斷,美國宣布廢止實施徵兵制,改採志願役方式的募兵制。在美國的募兵制中,全國凡年滿十七歲至三十五歲的的男女青年,只要通過智力測驗及體格檢查,都可按其志願申請入營服役根據美國防部統計,美國入伍的新兵,高中畢業約佔95%。這些高中畢業生當兵收入,比社會上一般工薪階級高得多,而且受國家法律保障。根據美國國防部資料,2010年美國士兵基本年薪約2萬美元。加上獎金、房租、食物、服裝,特別勤務等津貼後,一名士兵平均年收入達54,000美元。此外,軍人還可享有免費健保及稅賦優惠。美國軍人薪資標準由國會制定。根據《聯邦薪資比較法》規定,軍人薪資必須與公務員和私人企業同步增長,同時根據消費指數物價數調整。

除了薪資,在美國當兵還有很高的「附加價值」,第一個就是可以在軍中學得一技之長,增強退伍後再次就業的競爭力。現代軍事講求高科技,因此各兵種的技術兵占很高比例,其中陸軍約佔四成五,海空軍更高達七成。這些技術兵在服役期間,一面接受軍事訓練,一面學習技術課程。美軍武器裝備比較先進,因此專業分工很細,計算機、網路、電信、機械、建築、駕駛、車輛維修,乃至於媒體、公關、行政管理等等,都是在軍中可以學習到的專業技術。技術兵在通過測驗後,可取得美國勞工部認可的專業技術證書,退伍後常成為業界的搶手貨。

其次,美國志願入伍的士兵多來自中下收入的家庭。許多家庭無力讓子女升學,聽募兵廣告說,當兵是學習特殊專長和取得大學學位的巧門,因此紛紛將子女送進軍隊。的確,美國軍隊像一所免費大學,年輕人入伍不但可以鍛鍊出強壯體魄,而且能得到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美國軍中重視在職訓練。許多美軍駐地與當地大學合作,邀請大學教授到基地授課。美軍在學習技能之餘,也累積美國教育部認可的學分。退伍後可獲得政府助學金,免費進入大學深造,並以軍中累積的學分相抵,提早取得學位。

第三個「附加價值」是利用當兵取得美國國籍。美國國防部為擴大兵源,把目光瞄準在大量外國移民身上。根據規定,擁有永久居留證,即所謂的「綠卡」的外國移民,即有資格申請入伍。在軍中服役一定年限後,即可獲得公民身分。這一規定使許多長年排隊等不到公民身分的移民趨之若驚。這也使得美軍成為一支少數民族比例相當高的軍隊的原因。

由美國的例子可看出,改行募兵制一定會增加國軍的人事經費。

另外,施行募兵制尚存在一個缺點:造成軍人階級的特殊化兵役制度與聯考制度是我國過去兩大最公平的制度。我國政府在遷台後才真正實施的兵役制度,使國軍的人員來自社會各階層。一旦採行募兵後,將使軍人(尤其是基層士兵)的來源,產生社會階級化的現象。當士兵被視為是社會財力結構最下層的子弟來擔任時,對軍隊不會有休戚與共的感情,軍人極難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

由上可知,募兵制目前似乎不是一個可立即實施的制度,我們應把它當成一個努力的目標,在盡力克服諸如經濟或社會的不利因素後,才不會因冒進而衍生諸多後遺。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