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全國首座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的大潮州人工湖29日動工

全國首座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的大潮州人工湖29日動工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1)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13-03-29 23:20   更新日期: 2013-03-30 01:54   天眼日報記者 許明松 / 屏東縣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許明松/屏東縣報導】

屏東縣政府經過多年規劃、評估的大潮州人工湖,29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包括中央、地方機關首長、民意代表等共同出席見證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的重大建設推動,更是國內首座地下水補注湖的設置工程,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肯定縣長曹啟鴻高瞻遠矚的國土復育治本措施,強調大潮州人工湖是水資源珍惜利用的重要典範,希望成功案例作為其他縣市參考。

大潮州人工湖開發基地位處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佔地300公頃,將分成疏水、取水、湖區、固床等工程進行,總工程費14億元,第一期58公頃,預定明年底完工,這是縣府團隊繼推動養水種電、萬年溪整治計劃後,縣內另一項重大政策建設。

昨天的動土典禮在林邊溪上游的來義鄉丹林吊橋旁台糖土地舉行,在排灣族巫師鄧玉雪、祭師柳天壽、蔣老勝進行傳統祈福儀式,上告祖靈、祈求工程順利後,由縣長曹啟鴻、經濟部次長杜紫軍、縣議會議長黃國安、水利署副署賴伯勳、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率同出席佳冬、林邊、潮州、來義、萬巒、枋寮等鄉鎮長、多位縣議員、鄉民代表等共同動土。

屏東子弟出身的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過去的屏東平原蘊藏豐沛的地下水源,可是隨著養殖業超用地下水,已引發沿海地區地層嚴重下陷的副作用,雖然莫拉克風災後中央與地方投入大量經費改善易淹水地區,已獲得初步成果,但縣府提出的人工湖計畫,不僅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更是最節能的水資源政策,相較高消耗能源進行海水淡化、水的逆滲透回收來取得水資源,可說是三贏策略,大潮州人工湖成功案例將成為國內水資源利用的選項。。

縣長曹啟鴻指出,環境氣候變遷,其他縣市已陸續出現缺水危機,人工湖開發基地附近,過去被稱為「畚箕湖」,是週邊河流彙聚之處,蘊藏大量地下水,但隨時代的開發已阻斷涵養水資源的功能,人工湖的設置就是要回復歷史的原貌,喚回河川的記憶,將豐水期的溪水留下來,涵養地下水層。

曹縣長表示,補注地下水的目的,不是要讓養殖業者再多抽地下水來飼養,重要的是環境、水資源教育,灌輸大家水資源有限及共用的觀念,也要發揮環境正義尊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縣長曹啟鴻感謝台糖公司、林務局選定大潮州人工湖基地進行平地造林,相輔相成,強調未來人工湖展現的新風貌,將是農村再生、鄉村再造的舞台。

負責工程推動的縣府水利處長謝勝信簡報指出,縣府從民國88年起就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執行「推動屏東縣地層下陷防治工作計畫」及「屏東平設置補注湖可行性評估計畫」,選定林邊溪上游建置人工地下水補注湖兼滯洪池,預估日取水量1000萬噸,年取水量1.5億噸,特別是人工湖採用國內首度出現的彎道側向取水工法,用自然彎道產生的離心力,將水砂分離,達到排砂效益,更減少後續的運砂處理成本。

謝勝信強調,人工湖計畫攔截林邊溪暴雨期洪水及平時流量,經沈澱後補注地下水,待地下水位提高,預估10年後,每年可提供6000萬噸自然湧泉,且地下水位將提升5公尺,將可解決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